初出校門:
為賺錢 入行醫(yī)藥代表
畢業(yè)于醫(yī)學院校非醫(yī)學專業(yè)的我,學生時代就常聽說做醫(yī)藥代表賺錢比較多。畢業(yè)時,面試了二十多家醫(yī)藥公司,初出茅廬的我非常緊張,印象最深的是在某公司的面試,當時要求做一個案例分析: 某市最大的醫(yī)院,下屬4家分院,藥品統(tǒng)一采購,以胰島素的產品為例,目前主要使用的是競爭對手的產品。采購和使用由內分泌科主任決定。主任和競品公司關系特別好,我們拜訪初期,溝通很不順利,但從側面了解到,該主任一般要求給他8元的回扣,同時經過努力,該院已有少數科室開始使用我公司產品。
思考之后,我設計的解決方案是:
1.先不正面回應主任的要求。從側面(其他醫(yī)生和以前的銷售人員)進一步了解這個主任的背景、喜好,以及一般科室回扣的情況。最主要是了解為什么主任第一次就提出8塊錢這個回扣的背景。
2.在公司資源支持下,承諾主任,獲得要超過其預期(不是8塊)。讓他明白我是一個爽快的人,有誠意合作,有益于以后的合作(薄利多銷)和搶占份額。
3.請主任推薦其他的科室使用,并承諾會有好處費。由于產品處于壟斷地位,且顧客認知度高,所以在短期供貨期間,盡量通過醫(yī)院,使長期使用胰島素的患者認可我們產品,成功替換競品。
4.長期與主任保持良好關系,定期邀請參加會議。
5.如果公司有其他關系,可采取與院長或者其他高級領導公關,從而建立與內分泌科的聯系。
雖然當時自認為方案還算比較好,但最后還是沒有拿到公司的offer。幾經面試之后,進了廣州本土的一家制藥企業(yè),雖底薪低,但提成和資源還是比較客觀,從此我正式進入醫(yī)藥銷售行業(yè)。
第一筆訂單:啃4個月 產品終于進了醫(yī)院藥房
進入公司后的崗前培訓和所謂的傳銷洗腦有些神似,培訓部用盡三寸不爛之舌,天花亂墜地向我們介紹著公司產品,讓我們也希望我們能讓醫(yī)生相信,“公司的所有產品沒有任何副作用和不良反應,在市場上最受歡迎,同類產品跟我們產品沒發(fā)比,產品銷售前景是無限好”等等……說得我們雄心萬丈,感覺找到了金礦。
可是,做了一個月后,發(fā)現事情沒有這么簡單。廣州早有十多個同類產品占領了市場。像我們這樣的新公司要立足顯然非常困難。一個多月的市場調研,確定急需攻關的幾家醫(yī)院、院長名字、藥劑科主任的名字,我便走上了自己的攻關道路。
最開始瞄準的是院長、藥劑科主任。沒少吃閉門羹,而且他們好像事先曾統(tǒng)一過口徑一樣,都說:“你們的產品我不是很清楚,現在使用的產品很順手,暫時不考慮換。”明知道他們是在搪塞我,看著別人的冷臉,我想過放棄。但想想,不能什么都沒做成就認輸,怕被人看扁了。因此,我硬著頭皮,想方設法找機會接近他們,成天就守在他們的辦公室門口,讓院長、主任漸漸對我臉熟起來。
接下來要琢磨的是,怎樣討好院長和主任。送錢是個棘手的事情,做不好,可能適得其反。圈子里傳得比較多的是,有人曾經在大庭廣眾之下將5000元塞給了藥劑科主任。那位主任沒正眼瞧錢一眼,轉身就將這錢扔在了樓道里。他就在眾目睽睽之下,尷尬地一張又一張拾起地上的錢。所以我能想的是直接去他們家送錢。像小偷一樣,跟蹤院長、主任,等待他們下班后,觀察他們開車到哪里去、家住在哪里、進了哪個門。
搞定這些東西后,就是考慮給多少錢的問題。
萬事俱備,只欠東風。我挑選院長、藥劑科主任比較空閑的時候,將夾著錢的藥品宣傳資料遞了過去,閑聊幾句,馬上出門,并守候在門口5分鐘,聆聽房間內的動靜。他們既不開門、也不做聲,事后也沒給我打電話。估計這兩個搞定了。
給錢三天后,我就直接去辦公室,談藥品進入醫(yī)院的事宜。此時,院長或藥劑科主任對我的態(tài)度有了很大的轉變,當然這個時候,他們還是不能馬上進我的藥,但他們指點了我,下一個需要打通的人是誰,那就是臨床科室主任。
經過點撥,我找到了臨床科室主任。
見到科室主任,2000塊的紅包是少不了,但好在這個沒有醫(yī)院領導那么復雜。我同時還必須表態(tài),先把藥進了,用不了我負責。最后,科室主任專門向藥劑科發(fā)了一張?zhí)釂危?ldquo;方主任:XX藥業(yè)公司的產品,有比較好的效果,我科室準備試用一些。”
滿以為有提單就好辦事了,因為按正常順序,公司的產品應該會在二十天后進入醫(yī)院。可是,我又錯了,醫(yī)院不是一個按正常順序走的地方,三個月過去了,我還是沒有任何銷售記錄。
這一次,卡在了采購員手里,一直推托沒到采購時間,還得等等。我真的等不起,于是乎300元人民幣出去了。
第二天,我們的產品終于整齊地擺放在醫(yī)院的藥品倉庫中。
有了采購員的教訓,我這一次學乖多了,知道事情還沒完事。在同事指點下,找到下一個要打點的小人物領藥員。
領藥員沒有那么多的彎彎,我們基本是討價還價,最后達成是按處方算統(tǒng)方費,每張方子4毛。
大多數的領藥員不會向我們要額外的費用,但是我也遇見過例外。領藥員要我去找門診藥房主任,由主任決定是否領藥。一聽說找主任,我自然明白又得出錢了。不過,跟門診藥房主任搭上線非常簡單,我只要在支付統(tǒng)方費的條件外,附加給他200至300元就行了。
前后花了有4個月,我公司的產品終于上了門診藥房的柜臺。這是我的第一單,前后除了公司的市場開發(fā)費,自己還搭進去不少,就指望后面能把這些錢賺回來了。
“狗樣的生活”:就為產品有個好銷量
藥品放在門診藥房的柜臺有3個多月了,可我的藥只銷售了不到10盒。去問藥劑科主任,他告訴我醫(yī)生都不愿意用。我馬上意識到自己在科室醫(yī)生這一關沒做好。
和醫(yī)生之間的討價還價容易得多,醫(yī)生也是心照不宣。兩次下來,我們就把回扣的條件談好了,20%直接給醫(yī)生。
拉上這些關系后,我的藥的銷量終于上來了。依葫蘆畫瓢,我把科室里面其他的幾個醫(yī)生都這么搞定了。剩下的日子就容易許多,我像耗子一樣成天泡在醫(yī)院里,處理好方方面面的關系。如果門診柜臺缺貨,就是打點采購員,藥劑科主任周末要我去唱歌,那是要我埋單。當然,院領導那里也是需要隔段時間去拜訪一次的。
辛辛苦苦做了一年,藥也進了三家醫(yī)院,該送的紅包都送,醫(yī)生的回扣也準時到位。本以為,剩下的日子就是在家里躺著數錢,但現實是殘酷的,藥品的銷售并不像我想象的那么好,我做的是治療心臟病的化學藥,進這個醫(yī)院的就有好幾種。雖然這個藥的用量都很大,但顯然大部分使用的是競爭產品。我能給回扣,競爭對手肯定也能給,且力度高于我,換了我是醫(yī)生,也是沒有理由多開我的藥。
愁了幾天,只好又找同事支招,她建議重點攻關科室主任,因為科室主任會定下本科室用藥品牌的基調。如果搞定科室主任,就能解決上量。經過一番打聽,了解到他喜歡打網球,我就苦練網球,給他買了最好的網球拍,每個周六陪練兩個小時。有一次,他老婆出差,我只好幫他把衣服拿回家讓女朋友幫他洗;他要出差,我開車送他去機場;他想要打高爾夫球,我就去排場地;他家的年夜飯,都是我給他定好位。
每每想起這樣的生活,就是一陣心酸,但過后還是不得不主動噓寒問暖。好在,付出終究是有回報的,短短三個月內,銷量從每個月二十多盒,飆升到三百多盒,拿到獎金的時候,自然是開心的。偶有一天讀朋友的博客,上面說到“像狗一樣的生活”,我心情一下子又沉重起來。
柳暗花明:幫醫(yī)生修改和發(fā)表洋論文收到奇效
為了能拿到獎金,我還是積極地為主任做這做那。但隨著行業(yè)競爭日趨激烈,其他公司都能做到我這些,而且有些醫(yī)生也不希望和醫(yī)藥代表走得太近。為了能長期跟主任醫(yī)生保持良好關系,我到處尋找解決方案。就在我為此苦思冥想的時候,一個偶然的機會給我?guī)砹宿D機。
那一天我去拜訪一家業(yè)績不好的醫(yī)院,剛見到科室主任,還沒來得及說上一句話,他說很忙,就把我打發(fā)了。正出門,看到一年輕小伙也來拜訪科室主任,看打扮,就知是一個還剛入行的新人。于是我就在門外面偷偷聽了一下他們的交談。讓我吃驚的是,主任的態(tài)度來了一個很大的改變,主動和這個年輕人打招呼,看起來很熟,而且從主任的態(tài)度上來看,更像是主任有事求他。
等年輕人出來后,我主動上前打招呼,互換了一下名片。他叫張X,公司從沒聽說過廣州意諾生物科技。猜想是競爭對手,細細一聊,發(fā)現他居然不賣藥,而是主要幫醫(yī)生修改和發(fā)表SCI論文,而這個東西現在的醫(yī)生評職稱很需要。他是負責廣州市場,也是第一次和這個主任見面,在這之前通過兩次電子郵件。
晚上回家,我立刻上網搜索SCI論文的信息,SCI(Scientific Citation Index)是美國科學信息研究所(ISI)編輯出版的引文索引類刊物,創(chuàng)刊于1964年。印刷版、光盤版從全球數萬種期刊中選出3300種科技期刊,涉及基礎科學的100余個領域。每年報道60余萬篇最新文獻,涉及引文900萬條。進入SCI這一類刊物的論文即為SCI論文。發(fā)表SCI論文是很多基礎研究領域博士生取得博士學位的必要條件,也是聯系出國深造時使國外導師了解自己的最好方式,在國內,特別是醫(yī)生,SCI論文是主任晉升職稱的必要條件,它的價值遠高于國內核心期刊,所以主任才那么重視。
弄清楚原因之后,我開始琢磨,如果我能給醫(yī)生免費提供修改和發(fā)表論文的服務,是不是就會有更多和醫(yī)生或主任接觸的機會?我們之間的關系是不是會更加牢固?當然,最后為這些服務埋單的還是我,希望它的成本不高。
接下來的事情就簡單多了,向張X進一步了解該公司的情況和業(yè)務范圍。他們的母公司在美國,期刊編輯也都在美國,價格比我想象的低得多,發(fā)表一篇文章也就是我請醫(yī)生吃頓飯的錢。此外他們還能辦理出國留學,給醫(yī)生聯系國外醫(yī)院交流訪問,也就是做訪問學者等等服務。于是我新的銷售武器理所當然讓我在競爭中脫穎而出,而競爭對手始終也沒弄清怎么回事,我竊喜!
金盆洗手:做醫(yī)藥代表掙出留學費
后來見到科主任,介紹產品和公司的時候,同時介紹發(fā)表論文的服務,而且是免費的。然后介紹幫助其子女聯系出國或者給聯系去國外做訪問學者,對方馬上就表現出非常大的興趣。本來只答應跟我談1分鐘,結果談了有半個小時。進貨的事情也就順利很多。
接下來,主任比我還主動。第二天就把他自己的論文發(fā)過來給我,同時告訴我,不用擔心進藥的問題,肯定是要用的。論文的修改到發(fā)表,前前后后用了近一年的時間,金錢的代價大約是幾千元。在這一年里,主任沒讓我請他吃一頓飯,我的產品在該院的銷售量穩(wěn)步上升。一年以后,主任又需要發(fā)表第二篇論文……如法炮制,我的藥三個月時間內又進了5家三甲醫(yī)院。
這么做了有5年,我賺了不少錢,比我開始想象的要多得多。覺得是時候換一個生活環(huán)境,走出去看看更大的世界,提升下自己了。
于是從參加英語培訓班開始,考了GMAT。幫醫(yī)生掏錢買了那么多回服務,賺了足夠支付我出國的學費和生活費,現在終于可以自己給自己享受一次申請留學服務,讓意諾生物幫申請了美國一個商學院的MBA。他們的服務很快很到位。不久, 我就拿到了美國紐約大學的MBA Offer, 開始了我新的生活。